时政要闻
联系我们
0827-8668888

联系人:李先生

邮箱:3480200800@qq.com

邮政编码:636000

网址: www.scszjdl.cn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西段凯悦
名城9栋12楼

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探索执法新机制 创新管理新模式
系统发布时间:2019/9/19 15:11:22

市城管执法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设立以来,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法治化、人性化、精细化、智慧化、常态化”原则,突出重点管好主要业务,攻克难点抓好牵头工作,夯实基础加强项目建设,深化改革推进科学管理,强化保障汇聚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巴城城市面貌和秩序得到较大改善。 

  A创新机制体制 探索执法力量下沉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执法力量下沉,破解基层没有执法权和执法力量等问题,市城管执法局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实际,积极建设新的执法体制机制。

  创新“1+2+N”机制(即街道办事处牵头,公安、城管派员,多个执法部门参与),由城管执法部门向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下沉城管执法力量,7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到社区、街道、楼栋,结合街道社区网格员,有效解决背街小巷、楼栋院落等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下沉人员代表市城管执法局履行相关执法职责,实行双重领导,服从办事处统一调度管理,定期向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报告沟通工作,工作考核征询辖区街道办事处意见。

  与此同时,市城管执法局率先开展城市管理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按照住建部“721”工作法,对于游摊散贩、骑门摊点和“牛皮癣”小广告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来解决,采取柔性措施,减少了政府供养人员的压力。

  B源头把关 探索治理违法建设新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专题研究部署,将违法建设治理纳入依法治市十大行动之首,纳入纪委正风肃纪“244”专项整治,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共依法拆违145万余平方米。

  控新生,实现新生违建“零增长”。对新生违法建设从责任入手,从源头把关,抓好巡查、拆除、督查三个环节,确保新生违法建设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拆除。一是事前严巡严控。将违建治理责任落实到区县、乡镇(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强化村(居)一级初查、初巡、初报、初止责任。重点加大对城市新区、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招商引资抵押用地、征地拆迁区域的巡查管控力度,进村现场勘验,入户造册登记,张榜公示锁定。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击违法建设,利用无人机航拍,定期锁定城市规划区建筑现状,对主城区实行高空视频巡查、图像对比预警,实现全域覆盖。二是事中依法强拆。对村(居)违法建设露头就打、发现就拆,从材料运输关口入手,督促物管与装修业主签订责任书、缴纳保证金,基本实现源头管控。保障违建方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权利,主动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居民自拆。对影响规划实施、存在安全隐患、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依法执行强拆,基本实现新生违建当日制止、当周查处、当月拆除。三是事后跟踪督办。责成区县月初报送拆违计划,附影像图表立据,月末检查验靶。坚持每周一暗访、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将新生体量大、党员干部参与、执法不严、失职渎职等六类行为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倒扣分机制,以目标绩效扣分方式促使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城市新区实现新生违法建设为“零”。

  消存量,逐步提升城市品质。对所有存量违法建设分区域锁定公示、分时段逐步消化,对影响规划执行、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重点攻坚,实现城市品质的稳步提升。一是全域公示,社会监督。对城区无证开发、违法销售和村民违建信息一律在社区、小区公示。2012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向社会公示了巴城22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保护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切断了违建暴利的黑色链条。二是发动群众,突破难点。引导街道、社区自治,将违法建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将拆违听证会开进小区、院落、楼栋,解决居民违法搭建问题,以群众法治意识提升助推打违拆违工作。三是成片拆除,形成声势。按照集中连片的拆违思路,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项目推进,成片拆除存量违法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建机制,推进长效常态治理。我市在违法建设治理中,从权、责、利等方面深入探索,逐步构建了一体化执法体系。一是建立阳光执法制。实行四公开、四规范(即公开执法责任、案件审理、处罚结果、违法信息;规范执法行为、执法程序、裁量标准、案件审查),拆违案审会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法律专家参加,未发生一起改变决定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二是建立一案双查制。党员干部参与、纵容违法建设是治违最大的阻力,我市采取了一案双查的有力措施,既查违建方的违法责任,又查违纪责任,重点彻查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及家属参与违法建设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锁定、上报党员干部涉嫌参与违建、充当“保护伞”等线索12条,20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形成强大震慑。三是建立“零补偿”机制。在兴文新区、西北环线、杨家坝等区域征地拆迁工作中,依法拆除违法建设2.8万平方米,全部实行“零补偿”。

  C普及新方法 解决扬尘污染问题

  为有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解决在建施工项目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市城管执法局提高了建筑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施工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加快普及扬尘防治新方法。

  大力推行在建项目高空湿法作业。通过组织100余家企业负责人现场参观学习标准化工地、开展环保座谈会等形式,普及地面雾炮、围墙喷淋系统,推广安装自动化冲洗平台、塔吊高空湿法作业等,组织施工工地负责人参观塔吊高空湿法作业现场20余次,开展座谈会11次,督促在建项目安装塔吊高空喷淋45台,安装炮雾机32台,安装PM2.5检测仪20台,并规范巴城裸土覆盖70万平方米。

  引导施工工地设置绿布(草)毯围挡。目前置信府、巴郡王府等10个项目设置了绿布(草)毯围挡。这种围挡以旧围挡或防护网为基础,外部贴挂假的绿叶植物,既美观、又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下一步,市城管执法局将督促在建项目逐步更换绿布(草)毯围挡,淘汰传统施工围挡。

  D创建管理模式 设置潮汐式摊区

  为落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要求,规范流动摊贩管理和妥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油烟污染、噪音扰民、无序摆摊,帮助残疾人等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就业等问题,市城管执法局改变策略,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潮汐摊区将矛盾变成双赢。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市城管部门积极探索实行“潮汐式”摊区管理模式,既满足市民需求、保障城市活力,又能减少对环境和秩序的影响。目前在江北、东城、西城3个街道办事处设立“潮汐式”摊区,允许摊贩于规定时间段(早上6点到9点和晚上6点到10点)在划定区域内经营,可帮助生活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创新夜市“十统一”。在回风广福下街试点夜市“十统一”,即夜市经营摊点必须统一经营时间(18:00-24:00),统一经营地点,统一使用油烟净化设备,统一帐篷桌椅,统一餐厨柜台,统一设置环卫设施,统一配备消防器具,统一人员服装,统一形象风格,统一办理摊贩登记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实行亮证经营、规范管理,妥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油烟污染、噪音扰民、无序摆摊等问题。目前,已实现夜市“十统一”摊位60余个。

  快速推动餐饮油烟净化工作,减少油烟排放。专门出台市中心城区餐饮油烟净化专项补贴方案,按照餐馆的规模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8000元的补助,引导餐饮行业安装了1280台油烟净化器,烧烤摊、小吃摊安装无烟烧烤机170余台,覆盖面达92%。

  E运用科学手段城市管理更高效

  为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数字城管的运用为城市的有序运行充当了最前沿的“观察哨”。

  目前,城管部门高空瞭望监控系统的7个高清摄像头和公安天网监控系统的1200余路视频摄像头,覆盖了主城区每栋楼顶屋面和每条大街小巷,甚至城郊周边5公里范围内农田院舍都可清晰纳入眼底。通过两套监控系统的高清视频摄像头,可对楼顶修建搭建和城郊偷建抢建等违法建设行为、城乡焚烧烟尘及城市秩序“乱象”实时监管、抓拍取证。

  数字城管将巴城主城区28.7平方公里划分为31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一名信息采集员负责巡查报送城市问题,而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模式既是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又让城市管理模式从被动受理变为主动发现,并通过数字城管这张“大网”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有力推进了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进程。

  仅今年上半年,数字城管平台采集城市管理问题16232件,办结15849件,结案率达97.64%。其中:事件类问题15563件,主要涉及机动车乱停放、广告横幅乱张贴乱悬挂、餐饮油烟乱排放和游商摊贩占道经营等城市问题;部件类问题669件,主要涉及(污水、雨水、电力、通信)井盖、交通标线标识牌和隔离防护设施、园林绿化、路灯立杆等破损和缺失,以及道路坑洼等市政公共设施问题。数字城管平台不仅提高了巴城公共服务水平,还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的安全生产生活。


上一篇: 巴中市持续加大力度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下一篇: 巴中市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